咨询热线0755-23312011

检测认证专业知识分享

食品接触硅胶密封圈耐高温性能检测

在现代厨房与食品工业中,从电饭煲、空气炸锅到咖啡机、蒸烤箱,再到食品灌装生产线,硅胶密封圈无处不在。它柔软、弹性好、耐老化,更因无毒无味而被广泛用于食品接触场景。

然而,当设备频繁经历100℃以上的高温蒸煮、烘烤甚至瞬时超温工况时,硅胶密封圈是否依然稳定?是否会释放有害物质?其物理性能是否退化?这些问题的答案,都依赖于一项关键检测——食品接触硅胶密封圈的耐高温性能检测

为什么耐高温性能如此重要?

食品级硅胶虽以耐热著称,但并非“金刚不坏”。长期或反复暴露于高温下,可能引发以下风险:

  • 物理性能劣化:硬化、开裂、永久变形,导致密封失效,引发漏气、漏水甚至安全事故;

  • 化学迁移风险:低分子硅氧烷、催化剂残留或添加剂在高温下析出,迁移到食品中;

  • 异味产生:高温加速材料老化,释放挥发性有机物(VOC),影响食品风味;

  • 合规性问题:不符合国家对食品接触材料的耐热温度标识要求,存在法律风险。

因此,耐高温性能不仅是产品可靠性的体现,更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。

耐高温性能检测核心项目

1. 热老化试验(GB/T 3512 / ISO 188)

  • 将密封圈置于恒温鼓风烘箱中,在标称最高使用温度(如200℃)下持续加热72小时或更久;

  • 观察外观变化(变色、龟裂、发粘);

  • 测试老化后硬度变化(邵氏A)、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保留率(通常要求≥75%)。

2. 压缩永久变形测试(GB/T 7759.1)

  • 模拟密封圈在高温高压锅盖下的长期受压状态;

  • 在150℃或200℃下压缩22小时,计算永久变形率(优质食品硅胶通常≤20%)。

3. 高温总迁移量测试(GB 31604.8)

  • 使用模拟液(如水、3%乙酸、10%乙醇、异辛烷)在实际使用温度+10℃条件下浸泡2小时;

  • 测定迁移至模拟液中的非挥发性物质总量,限值通常为≤10 mg/dm²

4. 挥发性物质含量(减重法)

  • 在200℃下加热4小时,测定质量损失(反映低分子硅油挥发情况);

  • 食品级硅胶要求挥发份≤0.5%~1.0%(依标准而定)。

5. 感官测试

  • 高温处理后的样品与空白对照比较,不得有异常气味或味道——这是LFGB和国标共同强调的“一票否决”项。


常见问题与误区

常见主营业务:3C认证、CB认证、CE认证、CQC认证、FCC认证、FDA认证、FDA注册、KC认证、MSDS报告、MSDS认证、MTBF测试、MTBF认证、PSE认证、REACH认证、ROHS认证、SRRC认证、材料分析、成分检测、尺寸检测、灯具检测、电池测试、产品寿命测试、ISTA包装测试、PCBA电路板测试、电容测试、防爆认证、盐雾测试、振动测试、质量检测报告!


版权所有Copyright(C)2013-2015深圳市讯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粤ICP备19127634号


网站地图 XML网站优化

咨询热线:0755-23312011